close

一窩蜂是絕對的中國特色,在大陸的資本市場尤其如此,大家回頭想想曾經的一窩蜂開戶買股票、一窩蜂的排隊買房子、還有一窩蜂的買基金、搶黃金。

新 聞 說

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「地方政府搞經濟切忌一窩蜂」,6月1日《金陵日報》報導;「2013年投資年會:PE(私募股權)機構轉型大資管探索」,5月23日《證券時報》報導;「改作風8項規定全國落地,調研開會限時長,倡素顏新會風」,5月30日《華夏時報》報導。曾經,你到大陸出差,打開電視翻開報紙,總是處處峰會處處高調,但隨著大陸新政府的上台,以及一波波的新政策出爐,曾經的一窩蜂現象正在默默轉為低調而務實,但相對處於對岸的台灣,卻奇怪的接了棒,開始一窩蜂舉辦起有關中國議題的各式峰會。

台灣觀點

尤其,你只要到大陸,你會發現5星級酒店總是人來人往,好像從不停歇的在搞峰會,而且峰會題目一定包裝的驚天駭世,各路海內外專家居中串場,可一旦你入場聆聽,卻往往是聽其一席空話,盡是口水亂噴沒有重點。

所幸經過這些年一番折騰,這個一窩蜂現象開始沉澱,漸漸接了地氣,走向務實。不過,令我感到奇怪的是,苦苦自憐許久的台灣,最近反倒出現了一窩蜂以探討中國為主的峰會出現,想來真是諷刺至極!其實,我覺得中國人的一窩蜂不為過,但那些趁著一窩蜂,招搖撞騙的人,才是最可惡。

最近剛好有空翻了張天翼1938年發表的小說《華威先生》,終於恍然大悟,原來歷史上的中國從不缺華威南郭,不經一窩蜂的野蠻成長,哪來處處梅花撲鼻香?話說小說的主人公是當時國民黨政府裡的一個官僚,最擅長的事情,就是混關係。

這個華威先生,整天忙碌的事情就是開會、演說,扮演著各種各樣領域裡的的行家裡手,開各種各樣的會,講各種各樣空洞的廢話。這種拉南風打北風的做法,不僅民國初年有,大陸曾經有,沒想到台灣到現在還是有!而這種搭大台演大戲的寫照在資本市場更是從來都不缺。

南郭先生濫竽充數

華威先生其實就是個口舌流利,但腹中空空、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(是一部大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剪紙動畫短片,根據成語濫竽充數的故事改編),他沒有踏踏實實做過什麼正事、講上幾句有見地有分量的話,但他擅長虛張聲勢,拉朋結伴,倒貨圈錢,這副景象你在大陸各地方政府一窩蜂舉辦的地方峰會屢見不爽。那台灣目前的峰會現象是不是也穿插著許多類似的華威先生呢?我不予置評!

看張先生書中描寫華威先生的語句,回想我這些年在大陸看到各路PE(私募股權)人馬,更是覺得活靈生現,有趣至極。例如說永遠挾著公文皮包、永遠帶著那根老粗老粗黑油油的手杖、同時還戴著戒指、十分注意儀表和形象、他經常劃洋火、抽雪茄、翹蘭花指,顯得很有領導風度。

這讓我想起2000年初混跡北上廣、老愛顯擺華爾街經歷、穿著名牌西裝、泡酒吧混峰會的金融先烈。原來所有優雅的外表和風度都只是故作姿態,嚇唬人的,但你若不小心戳破其大大的泡泡,往往就會令他醜態畢露、惱羞成怒,毫無風度可言,甚至喪失了最起碼的儀態和專業。

另外,書中主人翁善用日常工作中快與慢的矛盾,他總讓人覺得他有十分要緊的事情,他經常掏出表來看一看,把表放在面前,一臉豐滿的肌肉立刻緊張起來、眉毛皺著、嘴唇使勁撮著,讓人覺得他時間很緊張,但他每到一個會場,要嘛總是遲到早退,要嘛他每天都喊著忙著要到各學校去演講、要到各團體去開會。

台灣可別不進反退

而且每天不是別人請他吃飯,就是他請人吃飯。其實他的忙不過是一個幌子,他其實是虛張聲勢、欺民擾民,忙於泡會、應酬、宴請,虛偽無聊而又毫無時間觀念。不過,如果你曾經熟識這撥PE人士,他們可會認真的告訴你,沒法子,在中國做PE,一定得有關係,不把自己搞得如此風風火火,怎麼搞得定那批精明透頂的企業家?哪裡拉得來那些Pre-IPO的投資專案?

如今,隨著大陸資本市場的推進,加上各地方政府被忽悠久了,記者被傻傻地利用多了,大家總算慢慢開始思考什麼是真的好PE,忽悠的華威南郭也漸漸退出視線,或許當大陸的華威南郭再沒生存土壤,當大陸各地政府學會低調規畫藍圖,不再總一窩蜂搞大專案拼數字,中國的PE也就能夠破繭而出,扮演好協助大陸新國九條落實的關鍵角色。

同時間,我也希望台灣可別不進反退、繼續渾渾噩噩,反倒成為另群華威先生的樂土而猶不自知。

我也希望台灣PE機構可別不進反退、繼續渾渾噩噩,反倒成為另群華威先生的樂土而猶不自知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rft5vn93z 的頭像
    drft5vn93z

    網路賺錢

    drft5vn93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